生态环境保护失信问题
六年的坚持与坚守,人大代表视察检察官为淹没区桢楠安置的“新家”
发布时间:2024-11-14 阅读次数:

 2024年11月12日一大早,平昌县3名县人大代表受邀和公益诉讼检察官一道驱车八十公里,来到望京镇望京村在建的江家口水库桢楠移栽区,与等候在此的桢楠移栽项目实施单位、水库建设管理处、望京镇村负责同志及县林业局专家汇合,一起对桢楠移栽现场开展“回头看”。当看到一排排20余米高的桢楠长势良好,片片新叶青翠欲滴,人大代表赞不绝口,纷纷称赞检察官为保护野生桢楠做出的辛勤努力。

image.png 

事情缘由还得从平昌县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一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说起。2018年5月,邻村村民朱某在望京村非法砍伐7株桢楠,揭开了大山深处生存有万余株川东北规模最大的野生桢楠的神秘面纱。检察机关通过办案,向县林业行政机关和当地镇政府发出检察建议,要求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对野生桢楠的保护。当地村委会刚刚落实了纳入公益林管护、专人巡护后不久,作为国家“十三五”重点水利工程和全国172项重大水利项目之一,巴中市江家口水库于2019年11月开工建设。生长在河谷地带的272株桢楠,正处于淹没区之下,蓄水前需要搬迁。

一方面是重点项目建设,一方面又要保护植物多样性,如何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牵动着检察人的心。检察机关主动作为,再次建议林业主管单位及时做好桢楠移栽工作,助力巴中市水利建设史上最大规模的珍贵林木移植,探索出了一个完美的时代答卷。

   科学谋划是移栽的前提。桢楠对水源和阳光要求比较高, 经过林业专家多次实地踏勘,编制了《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江家口水库淹没区楠木移栽实施方案》,并通过省林草局专家评审,对直径较大的135株桢楠,新家就选在距离老家100余米的一片林地;直径较小的137株幼苗,新家就选在距离老家60公里的一片已有桢楠生长的林地。

财力支持是移栽的保障。经市县两级检察院多方协调,巴中市江家口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了江家口水库工程建设征地范围内桢楠移栽资金保障问题。随着水利工程的有序建设,淹没区的树木移植保护工作也提上日程。市级林业局、水利局一把手多次直抵一线,从有限的财力中挤出资金990余万元,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注入了强大动力。

智慧移栽是成功的根本。项目业主负责人石静介绍,以确保生态环境安全为先,按照树木移植技术规程,科学切除大树部分根系,让树根集中于土球中,方便在迁移时连根带土球挖出;还要适当修剪树木的枝叶,降低树体水分、养分消耗,方便道路运输。今年5月,经组织验收,移栽工作全部完成。

加强管护是成活的保证。通过排查,为272株桢楠登记造册,拍照留档,每株桢楠都有“身份证”。建立保护区,专人除草、浇水,做好日常看护,营造宜居的生长环境。设立公告牌4个,张贴法律标识标牌20个,威慑意图铤而走险者。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合力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县林业局专家谢权说,野生植物资源对维护物种多样性、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移植保护就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县人大代表苟春秀说,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今天看到的是人与树和谐相处的生动画面。将不遗余力保护好库区环境,为美丽库区建设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