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准则,也是社会良序的运转基石,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诚实”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守信”就是要“言而有信”。诚实守信是人和人之间正常交往、社会生活能够稳定、秩序得以保持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商业欺诈、弄虚作假、以次充好、缺斤少两、偷税漏税等失信问题仍然存在,还没有完全根治。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加强监管,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市场的秩序。同时,我们还必须用道德的力量,以“诚信”的道德觉悟来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经济的健康运行不仅靠对违法者的惩处,更重要的是,参与竞争的主场主体和经营者成为竞争中的守法者,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如果没有道德教育,没有荣辱观念,没有羞耻之心,都信奉“自私自利”“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价值观念,人们就会想方设法以各种手段获得利益,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就无法进行,更无法建立相互的信任。社会失去了诚信的道德基石,失去了“诚实守信”为荣、“背信弃义”为耻的舆论氛围,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根本无法建立起来。
这些问题不可能仅靠“法治”来解决,还必须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教育来引导。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诚信为本”的道德理念,努力在全社会倡导和培养诚实守信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扎实推进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与国民经济体系各方面各环节深度融合,形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合力,营造出公平诚信的市场和社会环境。